近年来,西安在提高老年健康服务能力的同时,持续实施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扎实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和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活动,使“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在社区就能成为现实。

8月29日,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听取了市政府关于我市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委员们围绕报告进行分组审议,提出有关建议。

如何更好实现


(资料图)

“家门口”的养老?

来看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围绕西安养老服务设施

“把脉开方”

全市建成各类

养老服务设施2761个

据市民政局汇报,我市提出“一社区一站点、一镇街一中心、一区县一院”的三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目标。目前,全市建成各类养老服务设施2761个,为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奠定了基础。

其中社区养老服务站项目主要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助餐、助浴等服务,截至目前,全市社区养老服务站1157个,较2020年增加了21%,覆盖率88%;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项目主要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全托、日托等服务,两年来,新建成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88个,较2020年增加了338%,覆盖率62%;区县公办示范性养老院项目主要为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全托照料、医疗护理等服务,19个区级公办养老院建成后,床位将增加6000余张。

加大农村

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度

问题:

针对当前养老服务供需不匹配,优质养老机构“一床难求”,基层养老机构设施老旧、规模较小的现象——

委员建议:

应分类施策,加大投入。针对运营效益好的优质养老机构,可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行建设和运营管理;针对基础薄弱的社区养老服务站,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养老服务设施。

问题:

相对于城市,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基础比较薄弱——

委员建议: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投入力度,从发展农村老年人助餐、卫生健康等服务入手,相应开展居家上门养老服务,逐步推进我市城乡养老服务均等化发展。

委员提出:

应加强镇街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力度,着力解决好失能特困老年人供养问题,全面推进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均等化。

着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

“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经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下一步要着力解决‘优不优’的问题。”

委员建议:

要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不断发展壮大养老服务市场,采取连锁化、品牌化、规模化的运营模式,大力发展服务质量高、社会效益好、群众满意度高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

“我们要在‘家门口’的养老模式上下功夫。”

委员建议:

要着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要综合规划社区养老设施布局,开展老年人全生命周期服务需求精准评估,满足多层次老龄化市场需求。

“要建立更加完善的老年人服务体系,包括医疗、护理、康复、文化、交流、娱乐等。”

委员建议:

还要制定完善的服务标准和服务流程,并实行有效管理,推动养老服务规范化、精准化、精细化。

8月29日,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听取了市政府关于我市医养结合工作情况的报告,常委会委员们围绕该报告分组审议,为助力“老有所医、老有所养”提出建议。

增加“家庭病床”数量

加快医养人才培养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建言

“医养结合”

西安在全省率先开展

“家庭病床”试点

累计建床1113张

据市卫健委汇报,截至2022年底,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常住人口230.55万人,占总人口的17.74%。

截至2023年6月30日,我市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机构95家,医养结合机构服务人员1.4万人,其中医疗卫生人员1.2万人;医养结合机构床位总数2.3万张,其中医疗床位0.9万张;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138对。

西安在全省率先开展“家庭病床”试点工作,累计建床1113张。持续构建医养结合保障体系,不断扩充服务资源,60家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近3年,累计培训医养结合人员6670人次,养老护理员3105人次。

加大家庭养老医疗床位建设力度

缓解“住院难”问题

家庭病床,是由医疗机构为患者在其家中设立病床,指定医护人员定期提供查床、治疗、护理及康复的服务模式,一方面让患者“零跑腿”,减轻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能缓解医院“住院难”问题。

委员建议:

应在总结前期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尽快在全市推广‘家庭病床’建床工作,完善财政投入机制、部门协同机制,尽快普及‘家庭病床’,增加建床数量。

委员提出:

我市现有“家庭病床”数量难以满足居家养老、居家医疗需求。要进一步加大家庭养老医疗床位建设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家庭养老、家庭病床建设。同时,积极推进长期护理保险的试点,妥善解决失能老人护理问题。

“医养结合工作,重点在养,难点在医。”

委员认为:

可在医养结合的不同模式中筛选成熟且具代表性的试点,打好样板,不断完善服务规范、技术指南和工作流程,总结一套医养如何有效结合的标准化体系,进行全市推广。

打造养老“智慧平台”

推进资源共享

问题:

委员在调研中发现,各康养机构自行开发的信息平台存在重复投入、资源浪费等问题。

委员建议:

由政府出资统一建设并管理,打造资源信息共享的养老“智慧平台”。

“要推进形成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的老年人健康服务网络。”

委员提出:

一是积极开通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预约就诊、急诊急救绿色通道,鼓励有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积极探索相关机构养老床位和医疗床位按需规范转换机制。二是充分发挥信息化作用,利用信息共享平台,全面掌握老年人健康和养老状况,分级分类开展相关服务。

加大医养人才培养

完善兜底保障

针对医养人才培养——

委员建议:

政府部门加强引导,促进基层康养机构、三甲以上医院和大专院校合作完善协同育人模式,建立产教联盟、行业联盟、实践教学基地等,促进人才交流。出台招生就业优惠政策,推动大专院校创办附属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实现养老机构和院校之间的师资、设备、场地的共享、共用,实现医养服务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双提高。

委员建议:

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医养结合机构建设,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投融资模式,不断拓宽经营模式,增强经费保障。

关心关爱老年人晚年生活

已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

西安大力推进

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

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

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努力为老人绘就

最美“夕阳红”

天真的童年 激情的少年

奋斗的青年

乐为的中年 天伦的老年 

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美

每段时光都值得珍惜

最美不过“夕阳红”

有空了带着一家人

在西安看超美日落

浐灞生态区

得名于浐、灞水系

此处河面开阔,水量充沛

酷似海平面

如果想要在西安看一场落日

那必定要去到浐灞的“后海”

在观景台上等待太阳落下

将傍晚的氛围感拉满

柔软的晚风吹过

水面泛起涟漪

满满的温柔和浪漫

图/浐灞范儿

在这感受大自然馈赠的“橘子海”

看水面渐渐泛起红晕

像是听多了游人的夸赞

羞红了脸颊

看岸边的建筑

都染上迷人的光芒

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同余晖组合成最美的风景

绚丽的晚霞在水面上铺展开

心情也跟着豁然开朗起来

沉浸在夕阳里

怀抱着喜悦与收获

随意地漫步

看天边的彩霞布满天空

只想从中揽一点光芒

期待更快乐的明天

图/西安浐灞中铁建华美达酒店

早在元代,诗人刁白

就在诗文《渭水》中

提到了“骊山晚照”这一胜景

夕阳西下时分,骊山笼罩于霞光之中

关中八景之一的“骊山晚照”

熠熠生辉

图/西安秦岭保护

夕阳缓缓地挪动着脚步

将余晖洒向山巅的云和四处的树林

岭谷相间,斗折蜿蜒

与晚霞相映生辉

令人如入蓬莱仙境,妙不可言

图/华清宫景区

图/陕西旅游集团

漫步在山间,轻风拂过

闲适安逸

翠绿而又浓密的枝叶遮住天空

微微露出的夕阳照在身上

没有燥热

只有点点闪烁

余晖映照整片天际

层林尽染,红光一片

远望骊山,美丽动人

对于这座城市来说

西安城墙的夕阳美景

就是夜长安初现的信号

正应了那句话

“拥有城墙的城市是幸福的”

借着夕阳西下

城墙下的打卡照也一样惊艳

有了光晕的轮廓

让原本普通的一天

都会收获幸福满满

位于城墙南段的

顺城巷南段和南马道巷

都能拿到这样的橘色美照

有机会就去这里寻找自己的

城墙夕阳限定款成片吧!

图/西安城墙景区

让我们在黄昏

一起邂逅温柔的霞光!

编辑:秋秋

主编:林晨

责编:高明煜

部分内容整理自:西安晚报

西安文旅之声

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内容